我喜歡讀作家阿盛回憶五0年代,仍是幼童時在新營老家廟埕聽出生在清末,成長在日治,
然後來到民國的耆老講述仍有皇帝年代,地方土匪肆虐,綁架富紳幼子要求贖款,
縣衙裡縣太爺不管事,貪汙師爺勾結惡霸魚肉鄉民的故事。
國民政府初來台時,隔村一老人子媳皆亡,靠行乞養大獨孫,
在其他乞丐及學校老師幫助下,老者孫一路讀到大學畢業,還進政府部門做事,當了官,
卻對祖父不聞問,任他棲身半塌陷土房,靠鄰人接濟三餐。
學校老師幾番找他說理,都躲避不予理會,後來不耐煩給三百塊打發。
祖父病危,鄉長前去說,不奉養也該送終。仍舊敷衍,後來偕新婦赴美留學。
鄉親聞訊氣憤又無奈,留下深深嘆息。
阿盛的記憶力特別好,幾乎能追涉至幼年三、四歲,
因此他的每一個字,都聯繫著一顆顆鏡頭般,充滿影音畫面感。
在「飄瞥田膨花」中,對打鐵者、乞者、酒家女子、角頭鱸鰻、嗜賭者,
各以篇幅寫作其黯閉的心事與心計,體察其人生轉折。
他寫童年老家附近的打鐵鋪,鐵塊敲擊的鏗鏘聲猶如鐵在唱歌。
〈桃花過渡〉
寫舊日娼寮酒家生態,也寫足了歡場各種角色,
酒女、牽猴仔、鴨頭、尋歡者等等,故事串著故事,人物搬演著尋常悲歡。
貧女賣身,開頭、結尾皆同的一句「那麼,就是焉爾了。」
是作者悲憫性格,並顯盡此道中人命運的無奈。
〈賭博志〉
則筆觸活靈活現地勾勒出職業賭間樣貌。
靈活,在阿盛文字裡是常見的,譬若寫成長背景,
「未來文青的天資不是很好,長相很是不好,家境是不很好,
但父母皆好,母親尤其好。」
幾字排列組合,有跌宕起伏的趣味,也傳達對已逝母親的深厚念想。
〈昨日滿庭芳〉
看不同時代的庶民栽花培樹,娓娓道來的是花果樹引出的溫煦人情。
〈淡水暮色紅〉寫淡水線停駛,
直至世紀末的臺灣風起雲湧地震,暮色的紅豔詭麗映照的奇譎局勢。
做為書名的《海角相思雨》作者寫;
獨處海濱其實不寂寞。潮音呵呵哈哈嘩嘩嗄嗄,思緒隨著水波來去,
想從前想現在,根本不用想未來,未來總會來,那就恬然等它來。
阿盛說:「我從小喜歡看海。
現在雖然住的地方離海比較遠,但常常會跟朋友開車到東北角繞繞。
海很寬廣,有時靜謐、有時暴烈,坐在海邊,可以離開都市中的塵囂,沉澱思緒,
畢竟是個寫作者,因為需要安靜的地方整理思緒,不希望腦中太紛雜。」
整本散文阿盛以其最熟悉的故鄉為母題進行寫作,
細膩深刻的觀察及關懷庶民的生活百態,記錄並呈現臺灣的社會變貌。
文字以古語、俗語、文言兼及新世代流行語敘述的腔調時而詼諧俏皮,時而樸拙莊重,
那是獨樹一幟的阿盛體。
海角相思雨
作者:阿盛
出版社:九歌
出版日期:2018/07/30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